发布时间:2021-08-12
浏览次数:567
近期,又一消费品类成为了冉冉兴起的新星。
一碗兰州牛肉面正在接收各路资本递来的橄榄枝。
不过规模化连锁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一直以来,不少传统老店都是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养活自己,难以跳出小店思维模式,更别说产生什么品牌意识了。
更关键的是,作为中国shi大面条之一,兰州拉面对人工操作较为依赖,毕竟一碗拉面的灵魂在于劲道感,专业的拉面师傅的手艺不可或缺。
细数做面的工序,和面、甩面、拉面和煮面无一不需要人工把控。
例如,和面需要进行反复地捣、揉、抻、摔;甩面需要利用手的平衡性将面条的走条溜匀;拉面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将其拉得粗细均匀不断裂;煮面需要将每一根面排开...如此来看,今年6月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五批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并非浪得虚名。
这或意味着,即便兰州拉面推进连锁化,这一部分的关键性人工操作还是很难被取代,从手工现拉到机器制作,匠人的温暖一旦被冷冰冰的机器接手,一旦口味失去内味儿,口碑下滑的风险很大。
还是老问题,餐饮业虽进入门槛低,但市场竞争一向激烈,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落人身后,甚至淘汰出局,而目前来看,走出规模化之路是餐饮企业打造品牌,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路径。
但在实现品牌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,当环境、定位设计好后,兰州拉面如何保持其独有的灵魂才是令人头大的问题,在如何保持产品标准化、保证出品稳定性的同时,不失去原有的味道才是关键。
结语
清代诗人曾言,“焚香自叹息,只盼牛肉面”。不止是他,无数中国人都爱过这么一口国民美食的美味。
兰州拉面这一赛道市场机会是存在的,这一品类目前的估值还不算高,但已渐渐成为创业热潮又或是投资新风口。不过,目前赛道的“有品类无品牌”特征凸显,光有资本的瞩目是不够的,低效的小店餐饮向品牌化、连锁化升级才是进化之道,兰州拉面的管理内功还得多练练才行。